我國高校大學外語政策調整的范例及其戰略意義
最近,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發了《關於成立上海高等學校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的通知》(滬教委高[2012]55號)。《通知》指出“為貫徹落實國家和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加強對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宏觀管理和指導,推動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發揮大學英語教學在適應上海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國際化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委決定成立上海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要任務就是“指導高等學校的大學英語課程、教材、師資隊伍等教學基本建設,切實提高大學生直接使用英語從事科研和工作的能力”。同時上海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出台了《上海市大學英語教學參考框架(征求意見稿)》(蔡基剛2012),把大學英語定位在“為學生專業需求和專業人才培養總目標服務的”,並把上海高校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分成了過渡課程、核心課程和選修課程三類課程,規定了其教學內容分別為普通英語、學術英語和通識英語。 這一改革意味著上海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不再是打基礎的普通英語性質,而是為專業學習服務的學術英語性質。這個外語政策重大調整的背景是什么?對上海乃至全國經濟發展有何意義?對上海乃至全國的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又有何意義?本文打算討論這些問題。 二、上海高校大學外語政策調整的原因 1.上海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2年》(簡稱《上海綱要》,下同)指出“上海將著力推進‘四個率先’,加快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不斷增強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進入21世紀,上海的國際化特征越來越突出。如截止到2011年9月底,外商累計在滬設立投資性公司237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347家、跨國研發中心332家(《文彙報》2011年11月3日)。一方面,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和機構在上海落戶,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上海企業走出國門,進行國際跨國並購和投資。這幾年,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的規模在急劇擴大,並購的領域也在向多元化發展。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的足跡已經遍布全世界五大洲。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我國非金融類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額呈現持續飛速增長態勢,從2003年的28.5億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600.7億美元